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>創(chuàng)意策劃>廣告雜燴>詳細內容
廣告和傳統(tǒng)文化結合最有效
作者:李艷艷 時間:2009-9-28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消費者研究是廣告策劃中必不可少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廣告要取得好的效果,離不開對廣告受眾心理的理解和把握。在營銷以消費者為中心,傳播以受眾為導向的今天,企業(yè)如果對廣告受眾一無所知,無異于“黑夜送秋波”。企業(yè)對影響廣告受眾認知心理的傳統(tǒng)文化因素一無所知,恐怕就連“送秋波”的機會都沒有。
廣告要獲得大眾的認同,必定要體現出傳統(tǒng)文化的特征,在廣告中融進文化特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。無論是受眾心理需求,還是廣告創(chuàng)意策略都離不開傳統(tǒng)文化。
傳統(tǒng)文化歷經幾千年文化發(fā)展積累和流傳,廣泛地以思維方式、價值觀念、倫理道德、審美趣味等形式存在。對于廣告而言,最為關鍵的是這些文化已內化為人們心理和性格,下意識地使受眾選擇性接觸理解廣告信息。因此,理解和把握影響廣告受眾認知心理的傳統(tǒng)文化因素,意義重大。
仁愛孝悌
“仁”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,核心是愛人,其根本是“孝悌”。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,它在社會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,由此形成一種濃烈的家族親情。在親情的基礎上,國人形成了“四海之內皆兄弟”、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泛愛思想和寬廣胸懷,一直在中國的政治、社會、家族中發(fā)揮著維持傳統(tǒng)和穩(wěn)定社會的功能。人的性格特征是:服從;尊重知識和經驗;順從已有的社會規(guī)范;看重集團名譽和利益。
現代廣告繼承利用了傳統(tǒng)文化“重情”這一特點,以情動人就成了現代廣告不朽的主題。如“威力洗衣機,獻給母親的愛”表達出兒女對母親的孝敬之情,雕牌洗衣粉“媽媽,我能干活了”表現了真情交流。 “重情”還體現在對家和故鄉(xiāng)的眷戀之情。與西方文化強調個人本位不同,中國人的家庭鄉(xiāng)土觀念很強?赘揖频囊痪洹翱赘揖疲腥讼爰摇辈恢雌鹆硕嗌僭谕庥巫拥乃监l(xiāng)之情,廣告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表現在廣告受眾認知心理上就是:強調權威機構認證。舒膚佳除了標榜潔膚而且殺菌的強力功效外,它那“唯一通過中華醫(yī)學會認可”的說辭,暗喻其他競爭對手都沒有經過中國權威醫(yī)學機構的認可。廣告由于符合中國消費者崇尚權威的認知心理,一下子使其他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黯然失色,所以盡管舒膚佳廣告手法平實,但沖擊力極強。
強調正宗權威媒體。因為廣告受眾相信在中央電視臺,《人民日報》這樣的媒體上大量做廣告的企業(yè),一般是實力強大的公司,其產品一般可靠,因此“心甘情愿”地接受其廣告信息和指導自己的消費。這可以說是“光環(huán)效應”,“愛屋及烏”吧。
崇尚名人。受人崇拜的名人雖然離消費者較遠,但常常是許多消費者模仿和向往的對象,心理學上把這類名人稱之為渴望群體,因此,名人的生活方式、生活習慣,名人的喜怒好惡、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消費者,使不少人競相仿效,而名人推薦使用的產品也就成了許多消費者模仿消費的對象。在不成熟的消費市場,人們的自信心不足,在購買行為上普遍存在著從眾傾向,而名人通常是他們的意見領袖,因此,許多消費者潛意識地聽從著名人的推薦,模仿著名人消費過的產品。
中庸思想
“中”就是言行取其中間態(tài)度,不走極端,在兩者之間不偏向任何一方;“庸”就是言行不改常規(guī),按人們既定的準則規(guī)范行事。中國人言行深受中庸思想的影響,為人處世穩(wěn)重踏實,不走極端,強調適中。因此,在這樣的文化環(huán)境中做廣告,只要如實將產品的性能優(yōu)點說出就行。有些廣告只是一廂情愿地夸耀產品,甚至打出“譽滿全球”、“國際金獎”等招牌,過分宣傳卻會招致消費者疑惑叢生,甚至看成是商家的招搖撞騙。因此,廣告語言應尊重傳統(tǒng)意識的特點,語言表述時應把握好分寸。
這就要求廣告不能夸大失實,美化失度,而應該或直接簡明地闡釋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好處,以理服人;或發(fā)自真心地與消費者溝通,以情動人。以平常心,寫平常人,說平常事,讓人感覺不出商業(yè)味道,“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。又如雀巢咖啡的廣告,寓廣告于日常生活情景和家常之中,不求嘩眾取寵,但求潛移默化,深入人心。一句平平常常的“味道好極了”,猶如夏天里的一縷涼風,吹拂了被套話廣告包圍已久的厭倦的心靈:新鮮,涼快,神清氣爽——真是味道好極了!
受中庸思想的影響,與西方文化宣揚的張揚個性不同,我國消費者趨向于群體利益至上,從眾思想根深蒂固,買大家都買的商品、用大家都用的品牌。廣告經常使用“銷量第一”的招牌,就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從眾心理,既是那么多人都選擇購買的,就一定是好東西。
自強勤儉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,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,是對中華民族剛健有為、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動寫照,鄙視“飽食終日無所用心”的人生!叭烁F志不短”、“刀子不磨要生銹,人不學習要落后”等民間俗語則反映了自強不息精神的普遍化和社會化。
現代中國人繼承了自強不息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文化,努力拼搏、不懈追求。很多廣告語就體現了這種精神。如杉杉集團的企業(yè)形象廣告語:“立馬滄海,挑戰(zhàn)未來”。都表現出一種追求成功、追求卓越、追求理想的價值觀念。
中國人重視今生今世的生活,認為一個人所能肯定的是現世的生活,過去與未來都是玄虛難以捉摸的,正所謂“天道遠,人道近”。加上受中國廣博與苦瘠的地理條件的影響,中國人有濃重的憂患意識,重實惠,祈平安,求得生存與發(fā)展。
反映在廣告受眾認知心理上,消費者往往更關心廣告宣傳的產品本身的特點,“一分錢,一分貨”;以及關心廣告所能給予他們的實惠和承諾,“眼見為實,耳聽為虛”。廣告還沒有完全從產品情報時代轉為生活情報時代,從銷售主義轉為品牌主義。這就要求在廣告中盡量平實地訴求,記取“切實的承諾”才是廣告成功的關鍵。
傳統(tǒng)文化對現代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是深遠的。作為大眾文化一部分的商業(yè)廣告,必然自覺不自覺地繼承和利用了傳統(tǒng)文化。在現在這個買方市場的推動下,商家的營銷策略有先前的4P發(fā)展到4C,開始注重對消費者心理、行為、生活習慣,知識構成等一系列方面進行研究。這是有效利用傳統(tǒng)文化的最為重要的一步。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的消費群體,才能做出有效的廣告,不論你從哪個方面體現傳統(tǒng)文化。產品的最終目標就是到達消費者手中,而客戶在廣告上的要求就是既省錢,又有效果。這就要我們在訴求點上很好的利用目標客戶所受傳統(tǒng)文化影響的心理。